老孫已經很久沒打牌了。取而代之的是每天埋頭習字。昨天,當他把耗時1年多抄完的《三國演義》拿出來時,平日的牌友們都震驚了。
一年多用禿20多支毛筆
老孫名叫孫森周,77歲。這部“嘔心之作”似乎成了寶貝,放在書房最顯眼的地方。16開宣紙分別裝訂成28本,足有900頁厚,每頁寬度約9厘米,若展開即為長達81米的書法長卷。64萬字全部用蠅頭小楷寫就,綠色印花布裝幀,精致雅觀。“斷斷續續寫了1年多,光毛筆就用禿20多支。”老孫說,17年前退休后,打牌成了他每天最重要的娛樂活動。后來,有人建議他寫寫毛筆字,一來養性,二來怡情。
寫毛筆字,老孫不陌生。上世紀50年代,他在長安區讀小學,每天的家庭作業就是寫毛筆字,“每天交一張字,堅持了五六年。”
在書院門買來毛筆和宣紙,又買來小楷字帖。老孫說,他愛寫小楷,尤其崇拜顏真卿。“那些書法家的字,寫得太漂亮了,我看著就眼饞。”
64萬多字咬牙堅持下來
浩瀚的工作開始了?!度龂萘x》共120回,全書64萬多字,如果用小楷書寫,考驗的不僅是功力,更是眼力和耐心。他寫了幅四尺單條,貼在書房自勉,“墨色濃淡真乃天堂也,學書當以帖為中心,讀之悟之臨之思之念之。”
去年秋季,忙完農活,他抽出每天上午下午各兩個小時,一個人坐在書房抄書,直到寫得手腕子酸了、脖子僵了。“剛開始時手抖,寫上十幾分鐘就渾身酸痛,我硬是咬牙堅持下來,直到一星期左右才逐漸習慣。”
今年,《三國演義》抄寫完畢。期間,他又開始練習小篆,又開始抄寫《三字經》《百家姓》《蘭亭集序》《呂氏春秋》等近百萬字,一直沒有停歇。
小篆難寫,難就難在筆畫復雜,不易辨認。但老孫一邊練,一邊查字典,遇到常見字就記在本子上,收獲著每一點進步。“活到老學到老,抄書就當是練字,希望能為后輩留下點記憶。”
兒子孫亞民都感慨,“老父親干了一件不尋常的事,這幾年人書俱老,運筆沉穩,字體秀美,有很高的藝術價值,越活越自在了。”
(來源:三秦都市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