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至2011年,武漢市養老金支出以每年20%以上的速度增長,養老院床位占有率居全國第四,但普通市民養老生活仍然面臨著難題,明天的養老難題該如何破局?
護理人員難招成瓶頸
“一個養老院,1名護理人員要照顧16位老人,這樣怎么護理得好?”一位將老人從養老院接出來的市民對記者抱怨。院方也十分委屈:不是不愿意招護理員,而是招不到。
來自武漢市老齡辦的統計,武漢市中心城區從事居家養老護理服務的護理員有300余名,月平均工資僅1256元,只有三個區的17名護理員享受了每月297元的“兩金”補貼。
武漢市民政局福利處陳科長說,“護理員干著最臟最累的活兒,工資待遇卻低得很,誰愿意做?而浙江、江蘇同樣的護工,工資可以達到4000元左右,一旦到武漢來挖人,肯定都愿意去那邊。”
盈利少困擾民營養老院
調查了解到,公立福利院和民營福利院同時面臨盈利難題。洪山區福利院、武昌區福利院等屬于公辦福利院,床位費、伙食費加護理費每月在1000元到1500元左右,收費比較便宜,但無法配置醫療等必需養老設施。
而軟硬件一流的漢興陽光老年護養中心,針對完全自理的老人收費每月在2400元。由于收費偏高,目前的入住率只有三成,基本沒有盈利。對此,陳科長認為核心問題是租金成本太高:“養老院都要配套醫療中心、活動場所,中心城區房租越來越高,福利院只能當做公益事業。”
吸引民間資本建養老社區
業內人士認為,除了政府加大對居民養老的財政投入以外,養老事業更需要民間資本進入。
業內人士提出,養老社區的建設,“政府可以與開發商簽訂協議,由開發商在一段時間內對養老院進行市場化運營,然后再移交給政府。”
武漢市一家養老院合伙人楊先生認為,這樣的養老社區將成為趨勢,養老院也應該成為像超市、幼兒園等一樣成為社區配套機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(來源:楚天都市報)